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财经资讯
赵建:不要浪费这一次房地产“大变局”
信息来源:本站  ‖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3日  ‖  查看1044次
历史上第一次,在经济下行周期房地产不仅没有扛起稳增长的大任,反而成为经济的拖累。当前房地产问题仍然在发酵中,房价下跌、成交萎缩、楼房烂尾、银行坏账、断贷断供以及地方政府财政严重吃紧等问题,或许才刚刚开始。
问题已经发生,时间不能倒流。在既有的初始条件下,不要浪费这一次房地产“大变局”,当务之急做的事情有两个:一是稳住大局,可由中央统一安排各地发行房地产不良资产收购专项债,做“最后买房人”回购烂尾楼等不良资产,让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不能让其引发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影响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安全;二是借着机会抓紧推动房地产转型,降低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顺势促进房地产的规范化经营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为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国民支柱行业,但发展的模式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高土地流转+高债务密度”模式显然已经不可持续
客观来看,我们一直强调的“房住不炒”,是一种理想状态。在中国当前处于金融和货币深化阶段,让房地产不具有金融投资和财富储藏功能,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只要房地产有金融属性,某种程度的投资甚至“炒房”就在所难免。而且就像炒股一样,很难区分购置房产是为了住还是为了“炒”(2018年官方曾主张过“股投不炒”,结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危机)。大部分时候这两种属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只让货币具有交易功能而不具有价值贮藏功能一样,让天然具有抵押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房子不能投资,都是不现实的
另外,对中国的房地产来说具有的最大的一部分,并非是金融属性,而是财政属性。当房地产发生危机的时候,肯定会引发地方财政危机。房地产转型的根本是地方财税体制的转型。一旦土地财政落幕,地方政府必须大幅节约开支、精兵简政、转岗下岗等改革措施以继续维持预算平衡;但大多数时候,基层政府为了弥补财政缺口向实体经济加征税费,这会严重的激化社会矛盾而影响稳定。关于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房地产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
进入以“后城市化”为主要表征之一的“后发展时代”,房地产成为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方面,居民的城市权利和财富,地方政府的收入,银行的信用,广义货币发行的基础等都高度依赖房地产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引发了种种深层次问题,不仅大幅提高了要素成本和债务风险,对制造业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还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排斥在婚姻市场之外
房地产的这种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混合属性,让政策层一度进退两难、前后失据。若加强治理整顿,则很容易刺破房地产泡沫,导致产生日本那样二十多年的大衰退;若再不治理,任其泡沫与债务膨胀,很容易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和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构建了“房住不炒”的权威话语体系,企图以回归住房本源,弱化房地产金融属性的方法处理好这个主要矛盾,然而到“三条红线”之前,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三条红线”从根本上并非治理房地产,因为如果针对的是房价过高,那应该在供给侧鼓励房企多造房子以平抑房价。“三条红线”根本上是治理过高的债务,同时倒逼房地产释放库存以稳定房价。但是没想到的是,房企的资产负债表如此脆弱,也没想到债务和信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民企房企陷入了偿付危机,烂尾楼遍地,预售资金亏空,带来的不仅是金融风险,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信用和稳定问题。
尤为严重的问题是财政。这个我已经多次撰文提醒。由于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卖地和发债,在“三条红线”的去杠杆效应发酵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毫不夸张的说也陷入一场危机。这导致,一场从供给侧去债务化、去金融化的房地产治理运动,演变成了一场从供给侧去财政化,从需求侧居民去财富化的财政财富体系大变迁。若将这几大属性剥离,只剩下房地产的建筑和物理空间功能,住房将面临着一次巨大的重定价。房价下跌,正在考验中国经济发展治理的成色。
然而在一个现代经济体中,房产天然具有金融属性,通过“房住不炒”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投机属性“清零”,那是基本做不到也是没必要的。对中国来说,在还没有更好的权益资产成为居民财富的核心资产之前,房地产仍然承载着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主要责任。另外,我们尤其不能忽视在经济下行期房地产的保障功能,即一个家庭遇到大额现金需求的时候,以前在正常形势下是可以卖房变现来解决的。还有在快速的老龄化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通过卖房变现为自己的养老做现金准备。在今年这种情况下,这些几乎都不可能。
可以看到,最近一年房地产最稳定的,恰恰却是金融属性比较强的核心一线城市。二三四线城市房产现在面临着极其大的压力。
房地产金融属性弱化后,储蓄过剩的问题将更加严重。中国的储蓄率世界名列前茅,这么多的储蓄如何转化为投资,在制造业已经产生过剩的情况下,产能只能向高速城市化中的房地产转移(中国制造业产过去主要由出口消化,次贷危机后已经消化不了)。另外,资本市场没有在后发展时代相应崛起,以替代债务过度累积的信用市场,无法像房地产那样承载起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任务。
社融与M2的增速剪刀差不断扩大
当前房地产处于史无前例的深度调整状态,中国经济也在没有房地产这个最大引擎的情况下“空转”了近一年。从我的观察和判断来看,房地产引发的问题还没完全显现,未来半年可能将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出问题:
一是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违约问题,烂尾楼问题,预售资金的滥用问题等,当前还没有完全暴露和出清,接下来的半年压力可能继续增大。
二是地方政府土地流拍和底价转让,造成财政持续紧张,集中偿付期下,相应的城投债和平台贷款质量恶化问题也会越来越大。
三是居民部门的资金链与现金流压力问题。法拍房数量继续攀升,房产原本具有的变现能力大打折扣,严重削弱了居民的生活保障,尤其是严重打压了社会预期,让消费支出也会陷入低迷。
这次房地产大变局是前所未有的,出现了极大的转型阵痛,有些风险还在暴露中,很难说不会继续恶化。但事已至此,变局已经进入深水区,很多代价已经付出,那倒不如顺势推动转型,通过“危机—变革”的制度变迁动力学模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中国经济产业去房地产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可以借势推动两大领域的变革:
第一个是财政去土地化,也就是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这是早晚的事情,长痛不如短痛。这需要地方政府:一是节流,精兵简政,做供给侧改革,大幅减少不必要的财政供养人员;二是开源,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产业培育良性税源,这也需要中央地方的分税制做出新的利益分配。在当前房地产本身陷入低迷的状态下,不建议征收房地产税,转型期的大额财政缺口还是要集中规范发行地方债,这也恰好解决当前的资产荒问题。
第二个是土地去杠杆化,改变过去预售制下的高速度流转+高债务密度模式,实现房地产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在房价不断高企,土地成本也断提高,利润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为了最大化的攫取利润,采取了快速流转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两方面不好的后果,一是为了多拿地、快开发,借了过多的债务;二是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房屋质量,增加了维权事件。这些都不是规范发展,通过这次大治理,顺势让房地产行业进入规范发展轨道,一些过去由于房价过高无法推行的创新产品,比如房地产REITs、资产证券化和以房养老产品等,现在或许是加快研发的时间窗口期。
总之,这次房地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大疫情,正让中国经济、金融、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加速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现实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房地产,但过去那种模式一定无法持续。因此我们不能浪费这一次房地产大变局带来的各种后果,借此机会推动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转型。只有房地产转型成功了,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才有可能实现。
         
 
主办单位:大同市银行业协会主办  网址:www.dtsyhyxh.com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迎宾街南侧凯旋城大厦第一幢A单元21层
邮箱:datong_bankingas@163.com    联系电话:0352-5351345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9008915号晋公网安备 14020202000181号


机关/事业单位标识
www.dt12345.cn